我正值3岁的宝宝,可能真的不太喜欢我
▲
点击“爸妈营”关注
Mother
【爸妈营说】
本文是爸妈营【妈妈教育专题】的一篇好文
看完这篇文章
其实觉得,这个妈妈并不是很爱自己
因为她对自己的认可,需要孩子的反馈来获得
只有孩子依赖自己,才觉得自己很重要
可是,这是每个妈妈在育儿中都会有的感受
更爱自己一些吧!
你才会发现,周围的人会更爱你,包括孩子
关注“爸妈营”,在主菜单回复“妈妈”
可查看190篇【妈妈教育专题】好文
最近几天,经过再三反思和确认,我悲哀地发现,虽然我自以为已经将90%写过的教育理论贯彻实施,但我正值3岁的宝宝,可能真的不太喜欢我。
这个发现是怎么得来的呢?还得从几个月以前的事慢慢道来。
去年夏天,我妈妈来我家小住了一个月。
在她来之前,我是宝宝心中毫无疑问的No.1。
读书、吃饭、玩耍、睡觉,以及哭泣时肩膀,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找上我。即便是在家里,我去哪个房间,他也要时刻与我保持一米的距离,而如果我需要单独出门,他还会满脸不舍地抹起眼泪。
这种十二分的粘和腻,曾一度让我幸福又痛苦。幸福在于,我将孩子的依赖,理所当然地当作了对我最直接的喜欢;而痛苦的地方在于,也正是这种一步不离的依赖,让我感到个人空间、隐私和自由被剥夺的窒息感。
所以,这种幸福和痛苦,让我的育儿表现,呈现出一种“分裂”的形态。
时而,我会母爱泛滥,对孩子至为温柔和包容,力争按照理论上所说的敏感、积极、充满回应,即使他犯了错,我也会耐心百倍地晓之以情、动之以理。
时而,我又会因为哄睡一两个小时毫无进展,或工作频繁被打扰而急躁不堪,在窒息感袭上心头的一瞬间,忍得住就消极懈怠、敷衍了事,忍不住就冲他发了火。
每当一通火发泄完毕,我就会觉得,自己一定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妈妈,明明知道含杂个人情绪的责备,实则是把孩子当作了出气筒,最伤害他的安全感和大脑发育,可我却总是会因为难以自控,而频频做出让自己悔恨不已的事。
就这样,在自我评价的高峰与低谷中,我的育儿生涯充满了坎坷与拧巴。
但无论再怎么怀疑自己,孩子对我的依赖和粘腻依然不变,这让我暗自放下心来,以为只要对他的爱多于责备,就能将偶尔造成的伤害一笔勾销。无论怎样,妈妈还是他在世界上最喜欢的人。
可这种认知,在我妈妈来以后,就不那么笃定了。
正如所有心疼女儿的母亲,她帮助我分担了许多家庭事务和育儿琐事,包括陪小孙子出去玩、讲故事,和时不时的哄睡觉。
也许正是因为“隔代亲”的原因,姥姥总是能对孙子,表现出充足的耐心和无限的包容。
她不仅能用各种小招小式,逗得孩子笑个不停,还能不厌其烦地陪他玩各种大人会觉得无聊的小游戏。晚上,他们会一边讲故事,一边在窗口看万家灯火,我总是能看到宝宝安静地伏在姥姥的肩膀,迷离着双眼进入梦乡。
总之,我没能做到的耐心陪伴、亲密包容和积极回应,姥姥全都做到了。
至于结果,自然也毫无疑问,姥姥很快取代妈妈,一跃成为了孩子心中的最爱。
吃饭要姥姥喂,出门要姥姥抱,没事就找姥姥聊天和讲故事。就连晚上睡觉时,也会挣扎着从我身边跑开,要求姥姥唱着儿歌哄他睡觉。
就这样,我一直求之而不得的“自由”真的降临了。我有了更多时间工作,独自出门再无撕心裂肺的哭号,也无需一遍遍重复去讲那些简单的故事。
然而,毫无心理准备的“下岗”,让我的嫉妒与心酸一同涌上心头,空虚感也在胸腔蔓延开来。
看着祖孙二人其乐融融、欢声笑语的样子,我才怔怔地惊觉,孩子和我在一起时,要么是听着满心焦虑的我教这教那,要么就是因为各种小错误,被我如临大敌地反复说教,很少有如此肆意轻松的开怀大笑。
等到姥姥离开我家的前一晚上,孩子就像什么都明白一样,默默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,安安静静抱着姥姥的胳膊,蜷缩在她身边沉沉睡去。
就连现在,姥姥还时常念叨起那一晚小孙子无声的依恋,每每提起,都能红了眼眶、声有哽咽。
孩子对姥姥的依恋,一度让我有点担心自己是否会彻底失宠。不过事实证明,这种担心是我多虑了。他迅速恢复了对我的粘和腻,而我,也在受宠若惊中,因为一丝失而复得暗自庆幸。
然而,人生的很多不得志,就是在于拥有太多、珍惜太少。
在孩子对我的依赖中,我又开始放心地认为,孩子依赖我,全然是因为他最喜欢我,而姥姥在家期间的“移情别恋”,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喜新厌旧的天性罢了。
于是,我和孩子之间,又恢复了往日“分裂”的相处模式。
我依然会为他提供一丝不苟的生活料理和必要陪伴,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住行、书籍玩具、玩耍机会等物质条件,尽可能满足了沟通交流、亲密陪伴、陪读陪玩、健康饮食等成长需求。
我也会在他行为任性时施展权威、严厉批评,又在他表现优异时绞尽脑汁,用不同的花样予以赞扬。
不但从未用过暴力体罚,言语责备后也会尽量阐述理由,试图让他理解我的良苦用心。
不过,在我的陪伴和教育,达到我所认为的标准后,我又会心安理得地忙于工作,并要求他不要打扰妈妈、独自玩耍。
而当我感到个人空间被孩子占得一点不剩之时,我心中的委屈与愤怒又会倾泻而出,继而在睡前的悔恨中,结束这狼藉的一天。
按照理论,有了以上这些陪伴和教育,即使存在些许摩擦,也总能让孩子快乐成长,视妈妈为此生最爱吧?
然而,就在上个星期,我才真正恍然失措地发现,我真的不是孩子的最爱。
上一周,我公公婆婆住在疗养院休养生息,不过安静清淡和闲情逸致之余,免不了孤独和不适应。
因此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,我们一家三口也住了进来,成为了老年疗养团中的一员。每天陪他们吃饭聊天和检查身体,他们也乐得享受天伦之乐,看小孙子蹦蹦跳跳就能笑上半天。
疗养院里有一个自助餐厅,口味清爽、搭配合理,我们的一日三餐都在此解决。每次吃饭,我都会要求宝宝礼貌问候邻桌的爷爷奶奶,接物必须说谢谢,离开也得说了再见再走。
也许是这样的用餐过程太过拘泥无聊,宝宝吃得意兴阑珊、不愿说话,我也总是兀自吃饭,鲜少想办法调动他的兴趣。
餐厅的工作人员中,有两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,对待老人热情大方、亲和温柔,看到疗养院中不常见的小孩子,更是喜欢得不得了。
其中一个小姑娘,每每看到我家宝宝,都会蹲下来问他问题、与他聊天、逗他发笑,早晨还会专门留出鸡蛋羹等着他。
或许,大姐姐的关心,成为了宝宝无聊用餐时光中唯一的乐趣。
还不到一周,他对这个大姐姐的好感度就直线上升,不仅主动送她棒棒糖,去了餐厅也会几乎全程仰着痴汉脸,拉着大姐姐的手四处转悠,好几次连饭都顾不上吃。
而对于我的呼唤,则更是充耳不闻,吃完饭舍不得离开,出了门也依然会要求回去和姐姐玩。
看到宝宝如此喜欢一个人,还能大方地分享最爱的糖果,我自然为他高兴。
但是,曾经因为姥姥而失宠的经历,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,在些许嫉妒与黯然失落中,我略带醋意地向邻座才熟识不久的大姐感叹:“你说孩子都是这么喜新厌旧吗?”
这位大姐一向心直口快,说话经常一语中的,她边吃边说:“也不全是喜新厌旧,主要是因为她(指餐厅的小姑娘)能像幼儿园老师一样,摸清孩子的心理,有耐心、放得开,还能按照孩子的方式和他玩儿”。
然后,正在我若有所思的时候,她或许是看穿了我的内心,接着又补了一刀:“我看你可能做不到这样,你应该比较没耐心”。
说者无意,听者有意。
大姐吃完后就去散步了,而我还怔怔地坐在座位上,细细体味着内心深处的五味杂陈,一时间怅然若失、胃口全无。
她点醒了我一直以来的隐约困惑,也击破了我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。
我的困惑在于,孩子在生活的事事处处都很依赖我,这没错,但和姥姥在一起时的放松大笑和肆意玩耍,以及在餐厅大姐姐面前的亲昵舒适,为什么却是我在家很少能看到的?
而我掩耳盗铃的自我安慰,就是毫不怀疑地认为,孩子对我的依赖,就等同于对我的喜欢。
只有三岁的孩子,对人的感情,是不会掺杂任何复杂成分的。
好恶亲疏,全然表现在举止和眼神中。
姥姥仅仅半个月就能俘获他的真心,而餐厅大姐姐,更是一周不到就攻擂成功,这绝不是简单的偶然。
我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才想明白,我虽然尽可能地做着理论上正确、理性又科学的妈妈,但这种缺乏轻松温情的理论正确,只能让我成为一个理性过头、刻板教条、照本宣科,还时刻绷着的无趣妈妈,根本得不到孩子完全袒露内心的亲昵依恋。
依赖和依恋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一个孩子可能会因为生存需求,依赖暴力成性的父母,但他们的内心,只会依恋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人。
仔细回想我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,我才突然意识到,他的生活,几乎都被我的各种“教育”填满,唯独缺乏的,是母子之间单纯的亲昵儿语,还有大人觉着无聊、小孩万分喜爱的幼稚小游戏,以及毫无顾忌的放肆大笑。
当亲子关系变成严肃刻板的“教育”,而缺失了简单温暖的“相处”,父母与孩子之间,必然会渐渐竖起一道隐形的高墙。
你自以为,付出了一切、倾尽了所有就是毫无瑕疵的爱,而孩子却没有得到真正想要的陪伴。
就好比一个人想要一个苹果,你却执拗地塞给他一车香蕉,还一个劲地说“看我多爱你,我给了你这么多香蕉”,全然不顾对方的真实需求。
而倘若对方表现出一丝不满,或没有给出你所期待的回应时,你还要责备他不知感恩,“我都为你付出了这么多,你为什么还不满意,你到底想要什么?”
可是,你压根没有问他,到底需不需要这些香蕉,也并未真正满足他对苹果的需求啊。
这种一方执拗、一方冷淡的拉锯战,在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中,并不少见。
这番自我审视,让我想起了美剧《绝望主妇》中的Bree。如果你也看过这部有点老的剧,你也可能会明白我接下来想说的话。
Bree是一位优雅得可以称之为“淑女范本”的家庭主妇。她的发型一丝不苟,仪态挺拔端庄,衣着名贵雅致,待人接物更是不卑不亢、礼貌谦和。她关心朋友、服务家人,厨艺高超,一家人能天天吃上程序复杂的主菜料理,和可以与名贵餐厅相媲美的餐后甜点。
就连丈夫说出“我们离婚吧”后,她都要面带微笑,仪态款款步入卫生间,再在万分愕然中悲怆哭泣。
等她走出卫生间,便又成了面带微笑、淡定自若的优雅主妇,这种面具感,让她的丈夫非常崩溃。
Bree对两个孩子的教育,更是严格得让邻居纷纷傻眼。
让美国家长心怀忌惮的体罚,她施展起来毫不犹豫,好友的调皮鬼儿子闯了祸,她也能抬起巴掌、对准屁股就是几下,对自己的孩子,更是宁可错杀一千,也不得漏网一个坏习惯。
孩子不小心拿走了邻居家的玩具,她也要昂首挺胸、大步流星,揪着孩子的衣服,带着一篮子精致甜点去登门道歉,并在邻居的惊愕和尴尬中,要求孩子用滑稽的成人腔,背出长长的忏悔陈述。
那么,她的家庭关系和教育成果如何呢?
丈夫受够了她的事事正确完美,看不到她的放松姿态和小差小错,也无法忍受她看似充满关怀,却在情感上远在天涯的疏离感,因此早早提出了离婚,后来在阴差阳错中离开人世。
那么,Bree的孩子呢?
他们对外人有礼有节,却对妈妈万分不满,在一次精致的晚餐之前,还说出了“我羡慕别人的妈妈能和孩子看着电视、吃着罐头轻松聊天,才不喜欢一家人这样各怀心事地吃牛排、喝红酒”。
儿子对她毫不尊重,同性恋的他,原本想通过向父母坦言出柜而获得理解,没成想,却被妈妈当作违背上帝的奇耻大辱,强制送到了神父的面前去扭转性向。
于是母子关系彻底降至冰点,仇恨的种子从此埋在了儿子的心里,并在后来实施了接二连三对Bree的报复。
而女儿,则完全向着与妈妈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,对妈妈颐指气使、毫无敬意自不用说,还因为爸爸的去世而对妈妈怀恨在心。
之后又在高中时期意外怀孕,最后还是由Bree假装怀孕,以儿子的名义养了几年孙子。
她拥有完美的妻子和母亲形象,却因为过于正确、端庄和紧绷,倒头来让家人倍感压抑,感受不到她常人一般的温情与亲昵。
严格、理性、刻板又缺乏人情味的教育,也并没有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、充满爱意的孩子。
总之,这个剧很长。
到了结局,完美到绝望的主妇Bree,在经历了无数次大起大落后,终于放松了时刻绷着的神经,卸下了标准假笑、一丝不苟的面具,抛掉了内心的严苛原则与纠结拧巴,欣然接受了儿子的性向,允许女儿犯错并提供亲密支持,也获得了一段自然轻松的爱情。
说完了Bree,说回我自己。
我才明白,孩子对我的依赖,仅仅是因为他很小,尚且无法独立生存,需要依赖父母才能满足各种物质、精神需求。而我并不能做到俯下身来,仔细看着他的眼睛听他说话,并以他的语言作出回应。
我只会不断以大人的标准,来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做到不出错的礼貌和理性。在他眼中,我高高在上、要求甚多,还冷酷教条,并不是能和他一起疯跑疯玩、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妈妈。
当然,要说他完全不爱我,当然不可能。
只不过,他对我的感情,交杂了惯性的依赖,外加一分忌惮、两分收敛,同时也撤回了一分真实和童真。
所以,他在我面前懂事、收敛又小心,只有在姥姥和餐厅姐姐面前,才变回了一个小孩子应有的样子。
这让我想到,如果父母能在提供基本养育和教育之余,愿意放下姿态和形象,以平等的心理距离(平等,并非把孩子当作大人对待,而是让自己以孩子的视角去沟通),以孩子真正需要的方式与他相处。
那么孩子对父母的依赖,就不单单是出于生存需要,还有情感需要。这样的亲子关系,才是里里外外都正确的。
而假如父母(尤其是妈妈),仅仅依照原则和理论,过于理性、教条地提供除情感需求以外的条件,那么孩子自然不会以最真实、亲密的状态予以回应。
这时的亲子关系,其实仅仅是单向的养育与教育,而缺失了情感沟通这一环。
如若没有亲密无间的情感链条,那么在孩子能独立生存的那一刻,他就可能会毫不犹豫挣脱父母的牢笼,奔跑着去找寻自己长久以来缺失的情感温暖,不再需要爸爸妈妈。
正如无数看似完美的男友女友,掏心掏肺也得不到爱人的对等回应,有很多看起来无比尽心尽责的妈妈,其实也会在自以为无私的付出中,换不来孩子敞开心扉的爱。
结语
不得不承认,并不是所有妈妈,都能成为孩子最喜欢的人。
如果你也是一个事事处处努力正确,却总感觉孩子的感情差点火候的妈妈,或许我的失败经验,可以给你提供一个看问题的新视角。
时间不多、金钱不够、学历不佳或者知识不足,这些都不会成为一个妈妈最大的问题,唯有提供不了有趣、轻松、高质量的陪伴,才会实实在在拉远与孩子之间的距离。
我不想成为Bree,希望现在改变为时不晚。
作者:子非鱼,微信号:家长进化论(parentsup)
如果你希望,成为孩子喜欢的妈妈
爸妈营很荣幸地邀请到了:
中国著名心理学者 李雪老师,
为爸妈们讲解「重新养育自己」在线语音课程
整个课程分为12段,每段10分钟,共计120分钟,
很适合大家在上班路上、或者空闲时间碎片化学习
一次订购后可永久收听,并可反复听。
爸妈营限时体验的课程价格,仅88元!
课程订购和聆听方式:
长按识别 二维码 ,即可进入课程页面。
李雪老师是中国最著名的心理学者之一
著名心理学作家,精通精神分析,心理动力学取向。以一针见血直指家庭关系真相的文章,大受欢迎。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角度,详解母婴关系对人一生性格,命运的影响。其“颠覆性”的育儿观“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”大受新妈妈们的欢迎。
她的著作有:《当我遇见一个人》受到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和中国精神分析之父曾奇峰联合推荐,并深受张德芬和尹建莉的喜爱。上市半年销售量过50万,稳居当当教育类新书销量榜第一
这是爸妈营第一次荣幸地邀请到李雪老师合作。她的课程也非常简单易懂,让我们这些爸妈学会如何做更好的爸妈!
猜你喜欢:
《【妈妈】“我不是个好妈妈“:作为母亲,你时常感到愧疚吗?》
《【漫画】一组「小蝌蚪找妈妈」被玩坏了!背后却是升学焦虑的无奈和无力!》
About Us
爸妈营,www.bamaying.com
由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、白领妈妈创立。长期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专业人员合作。
3年以来,爸妈营已经整理了300多个亲子专题,6000多篇亲子好文,也是唯一使用【深度专题制】的专业亲子号。
2017年,教育、旅行、生活、成长!
和爸妈们一起,学习如何做更好的爸妈!
欢迎 置顶!置顶!置顶!
商务合作:bd@bamaying.com
投稿邮箱:tg@bamaying.com